歡迎進入上海潮鋒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網站!
在米粉生產的精密工藝中,篩網雖是一個簡單的物理組件,卻扮演著決定產品品質與口感的“守門人"角色。篩網目數的選擇直接影響到粉漿的細膩度、成品的口感、光澤度以及斷條率等關鍵指標。因此,建立一套科學的選擇標準與確定方法,對于保障產品質量穩定性和優化生產效率至關重要。本文將系統闡述如何科學確定米粉生產所需的篩網目數。
“目數"(Mesh)是衡量篩網孔徑大小的核心指標,其定義為:在每1英寸長度上的孔洞數量。目數越高,意味著孔洞排列越緊密,孔徑越小,所能篩分的物料就越細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國標準(如國標、美標、泰勒標準)存在差異,同一目數對應的孔徑微米值可能略有不同。在生產實踐中,需要同時關注目數和對應的孔徑絕對值,并與供應商確認標準,以避免因標準混淆而導致的工藝偏差。
一、選擇篩網目數并非隨心所欲,而是基于以下幾大核心標準的綜合判斷:
1. 產品類型與規格
不同的米粉產品對粉體細度的要求截然不同,這是選擇篩網的首要依據。
鮮濕米粉(如河粉、腸粉):追求爽滑細膩的口感,要求粉漿必須均勻無粗糙顆粒。通常推薦使用 80目至120目 的篩網進行粉漿過濾,以確保質地細膩。
干制米粉(如桂林米粉、云南米線):細米粉-要求口感柔滑,粉料需較細,一般使用 60目至100目。粗米粉/瀨粉-追求彈牙有嚼勁的口感,可以適當保留部分顆粒感,常用 40目至60目 的篩網。
嬰幼兒營養米粉:對細膩度和沖調性要求很高,必須使用 120目以上的超細篩網,以達到入口即化的程度。
2. 大米原料的特性
原料的初始狀態直接影響篩分效率。
粉碎粒度:前道粉碎工序若粉碎較粗,后續篩分就需更高目數的篩網來控制最終細度;若已使用超微粉碎,則篩網目數可與之匹配。
含水量與狀態:米漿或米粉含水量過高易結塊,會嚴重堵塞篩孔,降低過篩效率。此時可能需要適當降低目數,或先對物料進行干燥處理。
3. 生產工藝環節
篩網在不同環節的作用不同,選擇策略也需調整。
粉漿過濾環節:主要目的是去除雜質和未粉碎的大顆粒,保證粉漿均勻。此環節目數選擇嚴格遵循產品類型標準。
碎粉回收環節:將生產中的斷頭、碎米線回收再利用時,所使用的篩網目數必須與主線產品生產的目數保持一致,以保證回收料與新品料的品質統一,不影響整體質量。
4. 生產效率與成本
目數越高,孔徑越小,過篩速度越慢,產能相應降低,同時對篩網的損耗也更大。需要在滿足產品質量要求的前提下,選擇性價比高的目數,平衡質量與成本。
二、遵循以下步驟,可以系統地確定合適的篩網目數:
1.基準定位
根據目標產品的類型,參考上述“產品類型"標準,確定一個初始的目數范圍。
2.因素微調
考慮當前批次的原料特性和工藝狀態,對初始范圍進行微調。例如,若感覺本次大米原料較硬、粉碎后顆粒感明顯,可考慮在初始范圍內選擇更高目數。
3.試驗驗證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在選定2-3個候選目數(如100目、120目)后,必須進行小批量試生產。分別用不同目數的篩網處理粉漿。對制成的米粉樣品進行感官評價和物理測評,記錄各目數下的篩分效率和篩網堵塞情況。
4.最終確定
分析試驗數據,選擇那個能穩定生產出達標產品、綜合表現優秀的目數,將其定為該產品的標準工藝參數,并記錄在案。
1.質量優先:選擇優質不銹鋼材質、網孔均勻的篩網,避免金屬絲脫落污染產品。
2.定期檢查:建立定期檢查和更換制度,防止因篩網破損或孔徑變形導致產品質量波動。
3.動態管理:當更換大米產地或季節時,因原料特性可能發生變化,應重新啟動試驗驗證流程,確認原目數是否依然最佳。
米粉生產中篩網目數的選擇是一門融合了科學標準與實踐經驗的工藝技術。它絕非一個固定的數字,而是一個以產品需求為導向、以原料特性為基礎、并通過嚴謹試驗最終確定的動態優化結果。建立并遵循科學的選型標準與方法,是穩定米粉品質、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基石。